每天寫作了一個月,然後呢?
收錄於新人作家成長紀錄專題
記錄我從零開始的寫作之旅,包括建立部落格、經營社群媒體、尋找自己的聲音,以及一路上的掙扎與成長。
十月開始平日每天都要寫作的實驗,上週末結束了。
這幾天被小孩傳染感冒,鼻塞得要命,順便大玩了最近很紅的「逃離鴨克夫」。 停更。擺爛。報復性耍廢。1
這次實驗,1 個月寫了 24 篇,比前 9 個月的總和還多。
不對,比過去一生都多。
數字會說話。跟實驗開始前一個月相比:網站訪客量提升了 150%,訪問量提升了 200%,頁面觀看量提升了 500%,頁面訪問時間提升了 50%。
更重要的是,寫作就是思考,寫那麼多也讓我想通了很多事——想當作家、想要更多讀者、想寫《遊戲心法》這本書。而且這本書大綱也定好了,也寫了至少 30% 了!
我也發現自己是好奇心驅動的玩家。就像我沒辦法連續三天都寫《遊戲心法》,而是需要不時的換換口味。不是說不好,是我需要變化,去探索別的事。
因為可以寫不同的東西,所以寫作永遠不會膩,我才可以繼續。
除了網站的文章數量增加了超過一倍之外,我還收到好幾封讀者來信。有讀者主動寫信支持,這感覺真的很好。
Derek Sivers 說過,專注就像陽光。平常是分散的,點不燃任何東西。但拿個放大鏡把陽光聚焦起來,就能讓木頭燃燒。這個月的寫作,就是我對於放大鏡這個概念的一次嘗試。
日更真的很棒。如果我繼續日更的話,應該會很驚人吧。
但我也知道自己。
現階段,我選擇不繼續。
代價
日更時,我腦子裡全是當天要寫的文章。我之前辛苦搭建的 Morning routine 全毀。24 分鐘的冥想沒了,25 分鐘的漫無目的晨間日記變成了趕稿。
那些晚上趕在 Wi-Fi 自動關閉前五分鐘發文的夜晚,像在玩無意義的 Duolingo 打卡。我彷彿為自己添加了沒必要的枷鎖。我最討厭被束縛了。
最慘的是 APP。兩個月沒碰,上個 PR 寫了什麼都忘了。這次大更新不只是去除廣告的事,還有一些需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才能解決的問題。我知道該面對,但…
寫作變成了完美的逃避藉口。
幾萬個活躍用戶可以得到更好的 APP 更新,我卻在這寫文章。
所以日更對我來說有利也有弊。我想當作家,但同時也是個獨立開發者。我的多種興趣讓現階段的我注定沒辦法全神貫注只專注做一件事。
雖然那聽起來真的很誘人。
我的新計畫
原本我對自己的硬性目標是一個月寫一篇。在進行了一個月高強度平均週更 6 篇的實驗後,我證明了自己是能做到的。
所以我決定調成週更兩篇。
一個月 8 篇,一年也有近 100 篇。跟過去一個月相比是降級,但對整體而言是升級。有多寫就算贏,但不被「平日更」框架束縛。
想當新時代作家,不能只寫 blog,還需要時間和空間做別的嘗試。
這不是放棄,是調整節奏。像 hackathon:一年來幾次衝刺,每次全力以赴,然後休息、反思、進化。
只是要切記:多出來的時間要去創造,要去面對那些逃避的難題,好好把它們解決。不是光跑去看劇玩電動。
因為
(遊戲心法是不是很有用!?)
這個實驗教會我:我能做到,只是不必現在一直做。
不試試看,不會知道自己還有這個選項和能力。
總之,實驗大成功。也謝謝過去一個月自己的努力。推薦大家都試試,並用此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Footnotes
-
你有因為我沒發文章而想我的話,拜託寫信告訴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