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性和技能點是有限的
收錄於遊戲心法專題
用遊戲的方式來思考人生,讓成長變得有趣又有策略。
遊戲
遊戲裡,你需要花時間打怪才能升級並獲得屬性和技能點。
每次升級給的點數都是固定的。
5 點屬性點,1 點技能點,一共可以獲得 99 次。就這麼多。
你可以全加力量,變成玻璃大砲。
你可以全加防禦,變成打不死但也打不痛人的坦克。
你可以平均分配,變成什麼都會一點但什麼都不精的萬金油。
每個選擇都是取捨。加了力量就沒辦法加智力。學了火球術就可能沒辦法學冰錐術。
沒有人會抱怨這不公平。
因為數字寫得很清楚:你只有這麼多點數。
遊戲設計師早就幫你算好了。不讓你全能,是為了讓遊戲更有趣。讓每個玩家都有自己的玩法,自己的路線,自己的特色。
沒有最強的配點,只有最適合你的配點。
現實
現實中,我們卻總想當全能玩家。
事業要成功、家庭要美滿、身材要完美、興趣要豐富、朋友要很多、還要有時間追劇打電動。
但人生的點數比遊戲還少——而且更不公平。
每個人的「升級效率」都不一樣。
遊戲裡,每個玩家升到 5 級的經驗值都一樣。現實中,有人練琴一年就能上台,有人練十年還在掙扎。有人看一遍就會寫程式,有人上了補習班還是看不懂。
天賦就像隱藏的經驗值加成。有人天生 2 倍經驗,有人只有 0.5 倍。同樣投入 1000 小時,成果天差地遠。
假設精通一個領域需要一萬小時(雖然這不是科學定律,但是個有用的參考)。問題是,有天賦的人可能 5000 小時就到了,沒天賦的人 20000 小時都還在半路。
而且,就算接受了天賦的差異,時間還是有限的。
每個人一天都是 24 小時。不管你多有天賦,時間用了就沒了。
著名創業家改變了世界,但往往犧牲了家庭時間。
職業運動員身體素質爆表,但可能不會寫程式。
全職父母把家庭照顧得無微不至,但可能沒時間追求事業。
選擇踢足球,就是放棄打籃球的時間。
選擇創業,就是放棄穩定薪水的安全感。
選擇看劇,就是放棄寫作的時間。
這不是失敗。這是配點。每個選擇都是取捨,每個強項背後都有放棄。
沒有人能點滿所有技能樹。就算有天賦加成,時間還是不夠用。
屬性和技能點是有限的。
玩家筆記
我是個三分鐘熱度的人,興趣爆炸多。寫程式、做音樂、學語言、畫畫、寫作,什麼都想試。
以前覺得這是缺點,覺得自己不夠專注。看著那些在單一領域登峰造極的人,總覺得羨慕。
後來想通了:與其在一個領域練到 99 級,我寧願在好幾個領域都練到 40 級。我就是想當個會一點魔法的戰士,會一點治療的盜賊。
算了一下,如果把人生當成遊戲來看:60 年 × 365 天 × 12 小時 = 26 萬小時。假設一萬小時能精通一個領域,那我最多只能精通 26 樣東西。但這還是太理想了——大部分時間我都在看 YouTube、追劇、發呆。真正用來「練級」的時間,可能連四分之一都不到。
網路上很紅的「Ikigai」概念,說要找到四個圓圈的交集:你愛的、你擅長的、世界需要的、能賺錢的。看起來很美好,但想想看——要同時滿足這四個條件,這不就是要你當全能玩家嗎?
其實在日文裡,「生き甲斐」只是指生存的意義和喜悅,沒那麼複雜。西方把它包裝成這種「完美交集」的概念,反而讓人更焦慮。好像不能四個都滿足,人生就不夠完整。
我現在的想法是:人生不同階段,配點可以不一樣。20 多歲時全力衝事業,30 多歲開始重視健康,40 多歲可能更在乎家庭。就像遊戲裡可以「洗點」重練,人生也可以隨時調整重點。
接受自己的有限,反而自由了。我不需要樣樣都強,只要在我在乎的領域夠用就好。這也是一種配點,沒有對錯,只有選擇。
練級提示
□ 列出你現在花最多時間的 5 件事,這就是你目前的配點
□ 算算看:你的餘生還有多少「技能點」可以分配?
□ 接受你的配點:如果你選擇當個「樣樣通」,就別羨慕「專精玩家」的成就
□ 定期重新配點:人生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重點,這很正常也很健康
□ 不要追求「完美平衡」——平衡也是一種配點,代表你什麼都不會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