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會變的
我有個從小學二年級就認識的死黨。
二十多年的交情,結果長大後變得完全不同頻。他喜歡去夜店喝酒應酬,我喜歡在家讀書自我成長。他約我去飯局,朋友們都在聊昨天夜店好不好玩、妹正不正。而我不喜歡太鬧的場合,更想去參加讀書會。他會說:「讀那些沒用的書幹嘛?」
但我還是珍惜這段友情。所以我找到了我們共同喜歡的活動——乒乓球。現在都約他打球聊天,不再參加他的飯局了。
有時候我會想,友情真的很看緣分。不像大學或出社會後可以根據興趣愛好選系選社團,小學到高中完全是被動的,住哪裡、讀哪間學校都由父母決定。就這樣莫名其妙地,一群完全不同類型的人被丟在同一間教室一起上很多年的課,自然而然的從同學變成朋友。長大後很難再有這種機會了。
這讓我想起另一位大學同學。我去的大學是全美前五的 party school。他是台灣同學會的幹部,天天喝酒 party。我當時是個與這個大學格格不入的家裡蹲,喜歡宅在宿舍打電動看網文和動漫1,除了上課就是窩在家,偶爾才跟朋友聚聚。所以我很快就為他打上標籤:「不是同路人」,頂多是個 Facebook friend。
結果前陣子跟多年沒見的同學見面,聊到他:「你知道那個誰誰誰嗎?他現在很厲害耶。」
我上網看了一下,他現在把 Tim Ferriss 視為偶像,做 podcast,戒酒了,又冥想又洗冷水澡,整天喊著「自律即自由」。根本就是現階段的我的 my type of people,也是我值得學習的對象。因為已經把 Facebook 刪了,我找到他的聯絡方式,寫了個訊息跟他說他好厲害,並訂閱了他的 podcast,偶爾就來聽聽,邊聽邊點頭。
這再次驗證了佛教說的「無常」。就像我們身上的細胞無時無刻的在改變一樣,我們的想法、價值觀、生活方式,也無時無刻都在改變。同路人最後可能會分道揚鑣,不同路的人最後也可能志同道合。
所以凡事別太早下定論。今天的陌生人,說不定就是明天的知己。今天的死黨,也可能變成點頭之交。都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