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馬來西亞新生活

嗨,

謝謝你訂閱我小小的電子報。這是遲來的第二期。目前訂閱人數來到了5個人(耶!)。

這兩個月真是忙到爆炸。先是因為跟老婆溝通不好,決定去婚姻諮商,中間又添加了一些個人諮商,學到了不少東西,也因此有些脆弱,需要看劇和看動漫來滋養我脆弱的心靈。然後就是為了6月搬來馬來西亞做了一大堆事,在台灣需要整理空運和海運,斷捨離和賣東西,退租等等,然後在馬來西亞又要弄銀行弄租屋弄家具弄兩個小孩的學校。喔,上週我還生了次重病,發高燒。

算了算,這十年來我已經搬了7-8次家了,橫跨四個國家(美國 -> 日本 -> 美國 -> 台灣 -> 馬來西亞)。有點累了。但人生充滿著不確定性又不想要買房。這次租約簽2年。到時候再說吧。

來到吉隆坡settle down第二周的心得就是:還不錯,沒有來錯。每天能在自己家樓下游泳真的很chill很像在渡假。美國/中國/台灣或世界的各種問題都好像離我很遠了,我只要專注在自己家裡的生活就好。但是”wherever you go, there you are”。我原來的問題不會像我奢求的那樣,隨著我來到馬來西亞就雲消霧散,還是需要去面對、改善、和解決。

我已經5個月沒coding了。期待下個月小孩們上學後能有更多時間專注在coding和創作上。

INPUT

最近兩個月除了在讀書會重讀了《被討厭的勇氣》和《持續買進》外,還讀了以下的書:

Meditation for Mortals - Oliver Burkeman Four Thousand Weeks的作者的新書。感到AI焦慮時來讀讀這本感覺很不錯。時間是有限的,人是有限的,我能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我錯過的事情已經很多了,不用因為AI更新的那麼快就強迫自己一定要跟上。慢慢來。

Learning to work - Virginia Valian 上面那本書的作者推薦的essay。直接Google就能找到作者在自己網站上放的免費PDF。作者在番茄鐘POMODORO METHOD發明之前就已經想到了每天只做15分鐘,要多做也只加15分鐘的方法。1977年寫的,但讀起來還是很有趣。比如我很喜歡的點:「工作本身是快樂的,我本來就是想要工作的。不需要任何獎勵和懲罰。任何獎勵和懲罰對會讓工作本身顯得沒那麼有趣」。或是:「如果沒有工作的話,會感到內疚,然後就會無所事事卻又不敢真正的玩樂,因為沒有輸出的自己不值得快樂。所以還是得工作才能work/play兼得」。

Running on Empty - Jonice Webb 這本在講童年的情感忽視(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是我在諮商後決定讀的第一本跟創傷和情緒有關的書。整個改變了我對於自己自律問題的看法,也發現自己還是有一些童年創傷的。reddit甚至有個版就叫r/emotional neglect。我本來5月寫了個文章但遲遲沒發出來,直到6月底才終於發出來了:

[BLOG新文章] 我的自律問題的另一種解釋:童年情感忽視 https://alexhsu.com/cen/

另外如果是Snipd用户的话,應該早就已經聽過了,但如果還沒聽的話,Simon Sinek在The Diary Of A CEO Podcast講AI的倫理讓我眼界大開。作為一個新生電子報,連結我就不放了(怕被歸類於SPAM),但Youtube,Snipd,Spotify上都能輕易找到。

希望下個月能繼續努力寫個EMAIL給你。

Alex / 駉


你會收到這封email是因為你訂閱了我的電子報。你隨時都可以通過這個連結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