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VTI

我把股票全部都換成 VTI 了

約 6 分鐘

想聊聊我最近決定把股票投資全數換成 VTI(美國整體市場股票ETF)的心路歷程。

初入股市的迷失

剛接觸股市的我喜歡把它當一天開門5天的行動賭場。我會看推特和 SeekingAlpha 上大家推什麼,按讚數高好像可信度就很高,我就跟著買什麼。結果可想而知,那當然是賠慘了。印象最深的是讀碩士時,我把我爸當時給我的學費都賠光了(還好有拿到助教職位免了學費)。我常常會亂買股票。我買過大麻股,也買過運彩股,還有 $56 的Facebook(但 $73 就賣了,現在 $600),甚至還買過跌了99.9%的股票。至今虧損了超過10萬美金,學到了慘痛的教訓。

我要把「我」這個廢物給開除掉!

《簡單致富》這本書徹底改變了我對投資的認知。它教會我一個重要原則:大道至簡,複雜的投資產品不一定賺得會比較多,投資理財越簡單越好。比如說,銀行推薦的複雜終身儲蓄險往往只是為了收取高額手續費,最後他們還是拿你的錢去買便宜的指數基金賺取價差。如 VTI 這種手續費只要 0.03% 的大盤指數基金,才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投資選擇。

雖然 2017 年就讀了這本書,也用工作慢慢積累的財富買入了 VTI 和很多科技公司的個股,但疫情期間因為貪心覺得自己能在大跌後再次入場,所以就把我的股票全部換成了現金,每天都對當時的室友大吼道「大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VTI 大暴漲,錯過了 VTI 暴漲的大好時機。我一直在等入場的最佳時機卻遲遲等不到,漲的時候我覺得太高,跌的時候我覺得還沒有跌到最低點。很典型的愚蠢韭菜。一直到去年三月,二刷《持續買進》的時候才終於開始採用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 VTI。我覺得這本書枯燥的內容太多,沒有《簡單致富》那麼好看,但裡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說擅長投資股票這件事沒辦法被證明。「為什麼我們要做投資個股這種我們無法證明我們擅長做的事呢?」對啊!只有少數的人是能夠贏過大盤的,有的人很棒贏個10年、20年,但在第30年把財產都敗光了,那也沒用。而且還要一直花精力研究股市,尋找規律,好像能在股票的走勢圖裡找到獵戶座一般。

我買的股票漲了也只是運氣好,或因為剛好大盤在漲,根本沒什麼好沾沾自喜的。相反,我倒是做了超多很愚蠢的決定。如果「我」是我這個公司的CEO的話,早就被開除了!為什麼我要把投資我們辛辛苦苦賺的錢這麼重要的決定權交給根本不擅長玩股票的「我」呢?所以,我必須要把「我」從投資理財這個方程式給摘出來。我要把「我」給開除掉!

重新思考我的投資理念和價值觀

最近剛好在教我媽如何投資股票(劇透:就買大盤指數基金就好),也藉此重新整理並思考了一下我的投資理念和價值觀,有以下幾點:

  1. 只買一支股票:避免選擇障礙和再平衡問題
  2. 完全不看股票App:避免情緒波動,把時間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3. 機械定投:排除人為情緒因素,把「我」從方程式中摘除
  4. 長期持有:投資期限至少30年
  5. 簡單勝於績效:追求最簡單無腦的投資方式
  6. 心安理得:放棄刺激的期貨和槓桿,追求平靜的投資心態

我覺得簡單來說,我想追求的就是投資界的極簡主義和斷捨離。

選擇 VTI 的理由

選這樣一支股票就跟選終身伴侶一樣難。能符合這些條件的真的很少。VTI,VOO,VT 是我的最好選擇。至於為什麼要選擇 VTI,有以下幾個點:

  • 資本主義的優勢:在只追求GDP和利潤的當今奇葩社會中,大部分上市公司只會持續成長
  • 分散投資:雞蛋放多幾個籃子裡,APPL 或 META 倒了對我來說影響也不大
  • 自我淨化:能自動淘汰表現不佳的公司,投資新的上市公司,並且按市場估值再平衡
  • 美國優勢:美國公司已經滲透各個國家,並且有著先行者優勢
  • 我貪婪:美國市場過去十年表現比國際市場好太多,VT實在買不下去

所以 VTI,就決定是你了!接下來三十年也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ね!(請多多指教)

結語

我把我已有的其他股票全數出清換成了 VTI。乾淨俐落,神清氣爽。雖然現在 VTI 在高點,但因為大盤大部分時間都在漲,所以 VTI 大部分時間都在高點,完全沒有關係。而且決定何時買,要不要買的也不是我了。我的券商會在每個禮拜三買入 $X 的VTI,風雨無阻。

做了這個決定後有一種輕鬆感,從此以後都不用為股票投資該怎麼決定而煩惱了。雖然常常想「要是十幾年前就懂這個道理就好了」,或是讀《簡單致富》的當下就這樣做就好了,一定能省下很多學費,但有些智慧讀了再多的書也很難實行,確實需要親身經歷才能真正領悟。現在的我終於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 就是簡單地持有 VTI,並保持定期定額投資。我終於也踏上了The Simple Path to Wealth。這大概就是我的最終答案了。應該吧?VTI 不會明天給我暴跌 30% 吧?